楼主
当然,凡事都有两面性,让我们来看看另一面。我们经常听见“店女郎”这种说法。实际上这类人根本就不存在。有的只是在商店里工作的姑娘,她们借此糊口罢了。既如此,又何必把“店”字转为形容词,而称她们为“店女郎”呢?还是要公平一些为好。毕竟我们从不称呼那些住在纽约第五大道[1]上的姑娘们为“婚女郎”,虽然她们的职业就是结婚。 [1]第五大道:美国纽约市曼哈顿一条重要的南北向干道,聚集了大量的高端零售业和富人住宅区。
卢跟南希是一对好闺蜜。因为呆在家乡吃不饱饭,她们决定到大城市找工作。那时南希19岁,卢20岁。这两位女孩相貌美丽可人,性格活泼开朗。既来自乡下,故而她们并无登台演出、一夜爆红的勃勃野心。
进城之后,一位端坐在云头的小天使指引她们找到了一所家庭旅馆,租金便宜且不失体面。两个女孩随后都谋到了一份职位,开始挣起了工资。在此期间,两人依旧保持着好友的关系。半年的时光就这样过去了。读者,到了现在,我才恳请你走上前来,认识一下她们。好事的读者,请允许我向你介绍:这两位是我的女性朋友,分别是南希小姐和卢小姐。读者,当你与她们握手时,请留意她们的着装,不过瞅的时候得小心一点。没错,要不动声色地观察。因为她们就像观看马术表演时,坐在包厢里的淑女一样,很快就能察觉到他人打量自己的目光。而且对于这种行为,她们一向深恶痛绝。
卢在一家手工洗衣店里当熨衣工,拿的是计件工资。她身上穿的紫色裙子相当不合身,帽子上的羽毛又过长,比正常帽饰足足多出有4英寸之多;但是她的鼬皮手筒和围巾值的上25美元,而且在冬季快结束的时候,这种鼬皮制品还能摆在橱窗里,卖出7.98美元的价钱。卢的脸颊粉红通透,一双蓝色的眼睛闪闪发光。其一言一行都表明她是个知足常乐的人。
南希则恰巧相反,你会称呼她为店女郎——毕竟习惯使然。给人贴标签分类别纯属无稽之谈;但是任性的一代人总爱干这样的事;所以南希也就应当归于店女郎的类别中。她梳着高高的蓬巴杜夫人发型[2],额头上的头发呈夸张的平整状态。穿的短裙质地粗糙,不过下摆逐渐展开,样式倒也过得去。她没有任何能抵御刺骨春寒的毛皮外套,尽管如此,每当她穿上那件短款的绒面呢夹克,她都表现得特别快活,仿佛绒面呢其实是波斯羔羊皮!冷酷无情的分类狂魔们,在你们看来,南希的面部表情和眼神都表明,她就是一名典型的店女郎。面对蒙受欺骗的女子,她的表情中透着一股反抗,安静却又带着轻蔑;同时她的表情还透着一种悲伤,预言女性的报复即将来临。即使当她大笑不止时,这一表情仍旧浮现在她的脸上。在俄罗斯贫穷农民的脸上,你也能看见这种表情;未来某一天,当大天使加百利[3]来送我们上天堂时,那些剩下的人也能在天使脸上找到这样的表情。男子看到这表情,理应失去斗志,倍感迷惑;但实际情形却完全相反,他据说会自鸣得意地笑起来,并且给女子送上花束——花束的底下还系着带子。 [2]蓬巴杜夫人造型:一种高卷式女子发型,起源于18世纪早期的法国。 [3]加百利:报喜天使,天使长之一。
好了,现在你可以抬抬帽檐,道声再见走人了。卢已经欢快地回答了你:下次再见呐。南希会给你一个甜甜的微笑,带有些许的嘲讽意味。不知怎么的,这微笑似乎并不冲着你来,而是与你擦肩而过。它就像一只白色的飞蛾,振动着翅膀,飞跃过房顶,飞向远方的星星。
两位姑娘在角落里等丹。丹陪伴在卢的身边,是个稳重的人。你问他对卢是否情感专一?这个嘛,每当圣母玛丽亚要去找儿子耶稣,不得不雇佣耶稣的十二使徒,发出传票时,丹总是在场帮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