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
哲学经常被叫做无前提之学。但当人们说哲学来于现实时,可以说现实就已经被当作哲学的前提了吧。因为就算是哲学,也无法做到从无里诞生。所谓无前提并不是指没有前提,而是指必须建立在一个必然前提之上。现实不是任意的前提,而是无论如何都避不开的前提。脱离于现实的哲学 ,其脱离本身就受到了现实的制约。从现实里取一个出发点,并不是说为哲学重新找一个立场,如果称其为立场,那现实它就是哲学唯一的立场。现实不是哲学的对象,而是哲学的基底,是哲学的立命之所。但是,如果只把这样一个必然仅仅当作必然,那这就不是哲学了。哲学是从基底危机中诞生的,哲学诞生时,必然的必然性被动摇,变成了可能性。当我们怀疑一个被认为是必然的东西其必然性也许只不过是一个单纯的可能性时,在这样从必然性到可能性的思考转换过程中,哲学意识就产生了。这种意识到自己的前提并进行反思的行为,就是哲学无前提性所指的意思。现实中人们从现实中彻底反省现实的过程就是哲学。哲学来自于现实,但并不走向别处,最终还是回归于现实。哲学回归现实时,即是必然性通过了可能性的否定媒介达到了真正的现实性,被哲学认知的现实性将实现必然性与可能性的统一。
哲学探求之初的现实并不是完全一无所知的现实。如果是完全不知道东西,那它甚至都不能被称为问题。能成为问题的必须是已知但又有未知部分的东西,如果这个完全是未知的东西,那就不存在有问题了。哲学探求就是从已知中探求未知。柏拉图说哲学家是介于全知全能与无知无能的两种人之间的存在。无知者是不会进行哲学思考的,全知者也不会进行哲学思考。哲学是处于全知与无知中间,并由无知转向全知的运动。由不完全性转向完全性的运动,称之为爱。哲学,正如其希腊语“ Philosophia ”所表示的意思一样,意为爱智慧。与其说哲学是知识的所有,不如说是朝着所有前进的过程,因此没有哲学过程的哲学不是哲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