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

当今社会教育普及,无论贫富,每位淑女都会努力将自己塑造成完人,不仅知书达理,更兼才艺超群。有些人可能认为这是花钱费工夫又不讨好的事情,其实不然。培养才艺技能,不光可以使女工精细、歌喉动人、仪态优雅,更可使心智日臻完善,生活幸福美好。

如果将淑女所应具备的德行比作参天大树,那么扎实的文化知识便是遒劲枝干,而精彩纷呈的才艺则是枝杈间点缀的绿叶。绿叶若无处依凭,则好比摇摇欲坠的空中楼阁,虚妄好笑。想象一位淑女用最精湛的技巧演唱一首抒情曲,结果唱完一开口,却是满口粗言鄙语,毫无章法,观众定是倒尽胃口,方才的美妙意境一扫而空。

现如今,哪位淑女不会弹点钢琴、写点小诗、通读法意德文学,或者绣个精致镶边,的确,这些才艺应该是淑女们所应具备的。社交场上,女士们需得舞步翩跹;居家,则要女工精湛;即便独处,也要一两样才艺打发时间,磨砺双手和头脑。

众多才艺当中,最重要的是谈吐的艺术。因为它永远手到擒来。人们时常会陷入除了这一才能其他均无法施展的窘境,比如当场没有趁手的乐器,无法歌唱或者得意佳作不曾随身携带,这样的情形下,若拥有傲人的口才,同样能妙语连珠,惊艳四座。

不幸的是,很少有人会悉心培养自己的谈吐,而与其它才艺的最大不同在于极具涵养的谈吐正是家庭和睦、社会充满活力的源头之水,并且无论讲述者还是倾听者都能大有裨益。有多少优秀女性缺乏正确表达自己的能力,甚至可以说根本不会表达自己?又有多少人绞尽脑汁也希望能将心中想法一吐为快?相反,又有多少人,虽然本意不错,也算得上舌灿莲花,却因为语速过快,滔滔不绝,将一点意趣冲刷干净,仿佛激流飞瀑,终归于崖下一潭死水,了无生意。

有一种淑女在社交场合,衣着靓丽,面容姣好,礼节周到——她不想让大家扫兴,然而众人却并不盼望她出席。她仿佛觉得只要看上去光鲜亮丽即可,实际并不会为朋友间的思想交流作出什么贡献。她的双眼不会因为正在进行的讨论而神采奕奕,当你的目光触及她的身影,你会觉得她只是一幅应景的壁画。

还有一种人则是纯粹停不住嘴,如金丝雀一般,别人只要一说话她便插嘴,仿佛急着添油加醋。她的嗓音必然尖锐刺耳,像是比赛谁说得更快似的,根本忘记了这只是一次谈话而已。胆怯谦逊之人必会败下阵来——于是她终于掌握了一方领地,进而更加不留情面地大谈特谈,即便是海妖塞壬的美妙歌声,听久了也会腻烦。其他人都厌恶她这不公平的独角戏,宁可自己耳朵聋了,也不愿再听。

当然,这些都是极端的例子,世人所犯的往往是更小的错误。不过有一点不容置疑,唯有思想境界高才能培育出高贵谈吐,而高贵谈吐则是与人交往的一大优势。

想要具备使谈话变得无比愉快的能力,就要注重文学修养。当然,扎实的教育基础是必要的,而我这里所说的文学,却不仅仅是指学校课本上的那些内容了。

现在人们对阅读的定义常常局限于轻松的休闲类文学。我倒不是反对人们阅读轻松文学。现代风格的小说,老少咸宜的诗歌,的确是不错的阅读选择。但这类作品要适度阅读,并注意将他们与更严肃的文学作品区分开来。轻松类文学应当是阅读中的餐后甜点,而历史、游记以及其他此类作品才是营养丰富的主菜。

坚持不懈的阅读除了增强脑力,磨练思维,还有另外一个值得每日为之倾注精力的理由——不阅读无社交。腹中空空的淑女也许会过得体面,甚至高雅,但她永远无法与高贵的人对话,她会为别人的智慧感到惊奇,然而这份惊奇往往伴随着对自身无知的讶异,讶异自己为什么没有在无边书海中发掘出智慧的财富。没有书籍熏陶,淑女无法享受社交之乐趣。也许有那么短短几年,她可以成为客厅优美的装饰品,但正如所有装饰品一样,她只能是静止的死物,永远无法与真正的学者并肩同行。这样的时代已经完结,当妇女的全部精力被激发,她们将不再满足于只做父亲、兄长、丈夫的玩偶。

尽管如此,运用读来的东西愉悦谈话气氛,并不是博学者或思维敏捷者的特权。

一旦有机会轻松地跻身名流之列,简洁从容地表达自己的能力是可以通过后天学习来增强的。首先,自己的头脑要得到充分的开发,但同时在谈话中也不要让那些才艺稍显庸常、智力略逊一筹的人难堪。要艳冠群芳还是百花齐放,二者有很大差别。想要艳冠群芳,往往得到的不是恭维而是指摘;百花齐放、其乐融融才是众望所归。过分崭露锋芒,一旦失手,反倒会沦为笑柄,自取其辱;而一心想使气氛融洽的努力则会被有教养的人看在眼里,心生赞赏。温文、恭敬、友善的态度,会让最苛刻的人也不忍怪罪新手的不周之处,自傲、不敬、夸夸其谈、爱好辩驳,则会刺伤他人自尊、令人反感,从而即使有什么才艺过人的地方,也会被大家视而不见。

总而言之,对于年轻女士来说,秉持一条老规矩是不会错的——先聆听,后开口。不过也要注意及时回应,不时附和一两句,拓展一下话题,对方回答之后不要沉默不语。有些女士,别人一同她讲话,就如遭雷击,瞪着对方,仿佛别人打搅了她的白日美梦。还有一些人则好像被冒犯了似的,或许是出于羞怯,要么开始揉搓裙子前襟,把衣服弄得皱巴巴的,要么就是带着明显的不安和惊愕左右晃动。时间可以改正这些缺点,然而有一种缺点是人们无法容忍并且极难改正的——鲁莽无礼、轻浮自负的举止,高谈阔论、洋洋得意的态度。不过,这些失礼的行为大多是由某些先天的、深层次的性格原因导致,所以恐怕只能由她们今后人生中注定将不断遭遇的冷眼和厌恶来慢慢纠正了。

话说回来,若是回答对方时过于冗长、矫作、充满说教味,那也与年轻人应该具备的谦卑单纯不符。以自我为中心,将自己的家人或亲戚带入谈话,这样的做法也会破坏交流的目的。总的来说,避免谈及实际人物才是更明智、安全、恰当、有教养、符合出身的做法。因为一旦谈及真人,便有许多不得不顾虑防备的陷阱,不光会冒着造谣诽谤的危险,而且会模糊恪守事实的良心。一个既害羞又毫无经验的年轻女士要讲述一件事时,发现自己在叙述上天分不足——这毕竟是一项经年累月才能培养出的本领,于是便决心夸大事实,以便更好地继续下去,同时获得更多关注。她当然是要坚持自己的立场,于是铤而走险,不顾真相。不仅如此,以真人为话题、总将目光局限于自己小圈子里所发生的奇闻轶事,这样做对心智的危害是没什么能够比得上的。

避免向他人谈及自己的家庭,遵守这句箴言会给人生带来安稳。我不是说谈话只能聊些度假胜地或者艺术珍品。对于家人和亲戚,绝对的坦诚是很难做到的;而面对普通的熟人,更是越少谈论私人话题越好,双方的交往才越有尊严。同样,提及别人私事时也要蜻蜓点水,最好沉默以对,尤其是极为私人或者家庭内部的事务。发生在公共场合的事固然任由评论,私人的事务总该是隐秘的。即便被谈论的朋友不知情,大肆讨论他/她的私事也是没有教养、缺乏思虑和不尊敬的做法。

耐心聆听也是一次成功对话的构成部分,这听起来似乎有些矛盾。全神贯注于向你发言的那人,有时是很困难的,然而却是我们享受社交生活必须付出的代价,越早学会这一点,在以后的谈话中就会越发主动地表现出这一良好的习惯。若同时能够表现得通情达理,那么聆听他人这一表面上的奉献之举则会更加充满魅力。

仔细聆听能在不知不觉中提高一个人的交流能力。听的过程,我们察觉到对方所讲的有趣之处、无聊之处,从而意识到自己的缺陷,不用通过丢人的失败就可以发现自己比想象中无知多少倍。我们聚精会神,通过学习那些令人愉悦的话题来形成自己的风格。“对话的艺术”这个说法本身就令人不快,对话一旦具备了艺术的特质,反倒不会再令人愉快了。

有家教的淑女会在聆听他人时温和地附和,即便意见相左,也会同样温和地反驳。倾听时的举止很大程度上反映出一个人的性格。有些人显得很急迫,别人说话时一个劲儿地催促,仿佛催马疾驰一般,嘴里不停说着“对对,很好——的确——继续啊!”这样的话。还有些人会僵坐着一动不动,双眼直勾勾好像猫头鹰一样瞪着讲话的人,还有人则是不断发出莫名高亢的娇笑。

所有这些恶习都可以避免,前提是有敏捷丰富的思维、专注的精神,以及娴静典雅的仪态。

观察、阅读、学习,三者是掌握谈话技巧的基石。看得越多、读得越广、学得越深,话题就会越丰富有趣。

音乐,对于年轻女士来说,是学习的必要一支,也许及不上其他科目重要,但日积月累,坚持不懈,加上适当的指导,也是可以达到令人满意的效果的。幼年开始,锲而不舍,年轻人有足够的闲暇练成一门技艺,它将在日后带来无穷欢乐喜悦。

年轻的淑女在弹奏时要有感情,准确而熟练,因为受过良好教育的女性做什么都要尽善尽美。我敢保证,大多数人是能够做到的,并且也不需要牺牲健康、光阴,或任何重要的东西。这是她的一种优势,能给他人带去欢乐,或者作为闲时的另一种消遣,通过适度的训练调节、依靠自己的良好感官不断进步。

你可以这样认为,音乐是天赐的福祉。整个世界充满音律之美——它使鸟儿们的语言更加和谐动听,所以上帝自然不希望亲手创造的人类不去歌唱。

音乐有自己奇妙的影响力。它能平复内心的烦躁,团结家族成员,让单调的日常生活变得其乐无穷。若将它视作休闲,音乐更是温和而理性,充满女性的柔美。但若过分追求音乐本身,它就会失去魅力,所谓过犹不及。一位年轻的女士被请出作一番表演,她恭恭敬敬,却在演奏时故意拿出演奏家的气派、音乐家的架子,这样是不会令人赏心悦目的。现在有一种做法和礼仪——当然,只限于二流的演奏者,最高级、受尊敬的那些演奏家们可以免受它的约束——一种潮流和趋势,即对那些喜爱卖弄的女士表示厌恶和不屑。

既然谈到音乐的话题,我必须要说,对于音乐类型的选择可以是多种多样的,要选择与你个人的感情、风格、品味相适宜,符合你性情的音乐。声乐类型的选择尤其如此。

毫无疑问,意大利歌剧是最适合指导的选项,它能培养出最精湛严谨的歌手。举个例子。你的父母都是有学问的人,花高价请来优秀的教授指导你,你呢,听力不错,嗓音也并无缺陷,慢慢学成了一两首歌剧院中传颂最广、耳熟能详的曲目。终于,聚会举行了——有聚会就必有助兴的歌喉。你款款上前,在所有难度不等的曲子中斟酌片刻,选择了某一首经音乐巨匠们悉心研究过的不朽名曲。你唱的不错,虽然稍有破绽,但总归瑕不掩瑜;但在在场那些有点音乐素养的听众心中,都会默默将你与更高的标准比较。一声言不由衷的赞美,或者出于好意的喝彩之后——虽然你可能没有听见,但相信我,事实就是这样——是人们清楚直接地断言:你还不如不唱。这昭显了一个简单明了的事实,尽管你花费了时间和精力栽培自己的嗓音,你不过就是个二流歌手。

与其这样,不如选择一条更加明智的道路,少点装腔作势,少点锋芒毕露,把你的智慧集中于一条不那么卖弄技巧的道路。不要好高骛远,只选择你能够掌握的。不要在人前显露出你的缺点,那么任何批评都会不攻自破,即使他们的确没有被你的歌声打动。相反,一旦你歌喉稍微婉转一些、感情稍微充沛一些、技巧稍微熟练一些,那么你用自己的年轻和品味所打造出的动人歌声,反而会赢得更热烈的赞美,甚至超过了实际应得的程度。你会赢得满堂喝彩,同时被要求多表演几次。人们再也不用担心五分钟长的装饰乐段,也不用再烦恼那些原本让人恨不得早点结束的炫技段落。

对于真正热爱音乐的人来说,听一段贝里尼、罗西尼、弗洛托或者莫扎特的名篇的确令人心旷神怡,而当这些名作是被年轻的业余歌手表演时——同其他许多娱乐一样,最好是在私下里的亲朋好友间,而非面向大众。

不要以为我支持那些低档次的音乐,或者拙劣、没水准的乐章。好的音乐不一定是复杂的音乐。芭蕾舞曲就很适合改编为独唱——其中有很多意大利语的,优美动听虽然不会被歌剧院选为表演曲目,或被当做演奏会的选项,但的确很适合女士们演唱。

谈话的间隙,音乐是语言最好的替补。在这方面,音乐有许多优点。它不会引起激辩,不会树敌,不会造谣诽谤,并且无论是演唱还是演奏,绝谈不上失态。

音乐是一种绝妙的娱乐方式,对于社会来说更是并不可少,它时不时中断一下谈话,调节一下节奏,它是家庭中最令人愉快的放松方式,将父亲或者丈夫从一天纷繁复杂的工作中解脱出来,用音乐创造出的夜晚的魅力轻巧地抚平内心。

很少有人会不喜欢音乐,即使他们并不真正懂得,当美妙旋律响起,他们将随着音乐陷入纯洁、高尚的沉思,通常是对甜蜜往事的回忆。

就当今社会来看,钢琴可以算是最受欢迎的乐器。竖琴不再那么流行了,虽然偶尔也能听到有人演奏。竖琴可以为歌声提供最美妙的伴奏,但那必须是在稍大的房间内,因为房间一小,竖琴声听起来就会尖细刺耳。

吉他不仅适合作为歌声的伴奏,同时也因为能够到处携带而更具优势。

挑选乐器应当和挑选曲目一样谨慎。钢琴谱一页接着一页印刷紧凑的黑色音符会让人放弃对它的选择。钢琴也许可以很好地弹奏乐曲,但并不适合在大众面前表演。对于简单的练习,或者小聚会来说,女士们纷纷拿出自己的音乐本领,这样看来钢琴是合适的,能够愉悦人的,但对于公开式的宴会来说,最好选择一支好听、适合演奏又不冗长的曲子。不要试图炫技,只记得你的目的是让他人愉快,选择你认为最适合听众们的曲子即可。

不要选择太嘈杂聒噪的曲子,同时,过于沉重的音乐也是不好的。

在接受别人邀请弹奏之前,要保证你很熟悉将要弹奏的曲目,与其弹奏高难度的曲子而错误百出,不如来一次简单而完美的演奏。

弹钢琴时,不要有大幅度的动作。前后摇摆、摇头晃脑,经常翻眼睛、太多次抬手,都是坏习惯,要尽量小心避免。

绘画、雕塑,或者与它们性质相同的其他才艺,比起音乐,更多地在于个人的品味和境遇,加上它们算不得社交性很强的艺术,因此也就不和音乐一样要受诸多规矩限制。不过与乐感的培养同理,绘画也需尽早教授,这样不仅有助于养成坚持不懈、专心致志的好习惯,同时还能磨练作画的意境和技巧。和音乐一样,绘画使人独立——独立于社交生活。真正热爱艺术的人比起视艺术为可有可无的人,更加清新脱俗,超然世外,这类拥有淳朴天真、有益身心的艺术品位的淑女,在她还未准备好进入社交世界之前,比同龄人更适合幽居独处。

骑术,是一项既放松心情、锻炼身体,又彰显淑女优雅高贵、端庄持重的才艺。但要掌握好骑术,要注意不要过分拘谨,也不要一味纵情驰骋,要步调从容,跟随坐骑的牵引,保持放松而平稳的坐姿。

骑术过人的淑女毫无疑问能获得众人欣赏,因为她在马鞍上竟也能保持舞会上、会客厅里那般迷人的风度。不要认为优秀的女骑手就必须要装得像个男人,淑女在骑马时也要时刻谨记自己的矜持,否则将由于过多同男性接触而受到负面影响。狩猎,或者其他会导致流血的户外运动,只会让有教养的追求者望而却步。这类消遣运动必然会导致粗鲁的言行,潜移默化地影响女骑手们。淑女们无意识地学来的大嗓门、粗喉咙、男性用语,都会在不知不觉中减少她们身上的女性魅力。

没什么比淑女学着男人的腔调和口吻说话更让人不舒服的了。听到一位女士口中说出赛马选手们常用的俚语、行话是很让人不快的,而那些长期混在男人中间参加户外运动的淑女,十有八九,谈吐一定会变得比男人最粗俗的对话还要糟糕十倍。有时我们会碰到这样的女士,她们容貌美丽,但因为极其爱好骑术,并习惯了参加这些活动,渐渐变得鲁莽强硬,即便她们外貌上的女性之美未曾削减分毫,也会令人厌恶。

除非生活在乡下特别僻静的地区,淑女不要独自骑马,因为若无人陪同,万一发生事故将陷入不利境地;而在城市里,淑女们若没有一位绅士或者男性仆人同行,独自骑马不光不像是女孩子的作为,而且会很危险。

篇幅有限,有关骑术的种种无法一一赘述,但有几点不得不提。同所有才艺一样,若想日臻完善,老师的教导是必要的,没有人可以不用指导和练习,光靠纸上谈兵就能成为优秀的骑手。

1.首先,上马时,你们这些亚马逊女战神[1]可要注意了,为了保持动作优雅,最好有人在鞋底轻轻托一把,而不是像没受过正规指导似的,笨手笨脚地踩着高凳子,才能爬上那“移动的宝座”——这一诙谐的说法来自范肖小姐[2]。正确的上马动作应该是这样:紧靠马身站立,与马鞍前段平齐;把缰绳松松地抓在右手,并把右手搁在鞍头以在离地时保持平衡;然后左手抓紧骑装下摆,方便抬腿。搀扶你的绅士应当在靠近你的地方站稳,但不要过于靠近,否则可能影响你上马的动作,而且他最好把头朝后仰一些,因为万一你上马的动作没有把握好,骑装下摆很有可能把他的帽子扫掉。接下来的动作是你伸出左脚,你的同伴一手托着脚底,一手扶着脚面,用稳固的力量,将你恰到好处地托起,借助一个弹跳的动作斜坐到马鞍上。之后,你可以用舒服的姿势把右腿搭在鞍头,你的护花使者可以帮你把左脚放到马镫里面,然后再整理好裙式骑装的褶皱,一切便大功告成了。这些步骤看起来简单轻松,实际还需要稍加练习才能做得既利落又优雅。

2.其次,在与绅士同骑时要时刻记得位于左侧,一来别人能更好地欣赏你美丽的裙式骑装,二来可以防止裙子缠住你同伴的马镫,同时也不用担心他的马溅起泥点弄脏裙子。

3. 当你有两位绅士同行,而你自己对于骑马确实有点战战兢兢的时候,最谨慎的做法是把自己“夹在”——请原谅我的措辞——两位同伴之间,这样你能受到最大程度的保护,预防马突然受惊,或者当其他坐骑、车辆靠的太近的时候,你可以更好地跟随同伴的引导退到路边。但是如果你是一位熟练的骑手,你可以根据喜好选择骑在外侧,当然,正如前面所说,最好是骑在最左边。

在马鞍上坐直身体,面向马首所对的正前方,坐要坐稳,但不要驼背前倾或者用手抓着马鞍来稳定自己。在马背上举止紧张拘束不但不符合淑女风度,同时也会带来危险。因为马匹一旦察觉到你过分脆弱的情绪,比如颤抖的手指、拧紧的缰绳,它会坚决而不留情面地表示自己的不满和反抗。

女式骑装,或女骑手服,能够完美地衬托出女性优美的身姿。双袖紧贴手臂,上衣胸前开衩,内里衬上简洁大方的紧身胸衣,或者用一排纽扣一直扣到颈部,配上干练的尼龙衣领和袖口。宽大短夹克是不体面的,最合适的选择是巴斯克女式紧身衣[3]。皮质长手套最适合骑马时戴,不过要保证手套内部足够宽松以方便双手运动,但也不要太过宽松,否则会拖拉影响动作。穿太长的裙子容易发生意外,也会让你的马觉得烦躁。骑装的布料要足够重,一则方便裙子自然下垂,二则不会随风摆动太多。就冬日骑装来说,巴斯克紧身衣加上暖和的衬里,领口裁剪得整齐,戴毛皮手套。搭配同种布料的圆帽,圆帽有帽带,并且有多余的部分可以覆盖住双耳,或者戴毛皮圆帽,剪裁手法要同全身风格一致,才是端庄大方又得体的女式骑装。

夏天,骑马时可以戴一顶精致的草帽,柔软地垂下遮挡烈日;冬天则可以戴毡帽,或者按照自己的喜好选择熨帖的布帽子,饰以羽毛或丝结;帽子的外形既要美观得体,同时也要保护皮肤不受风吹日晒的伤害。

骑装的裙子绝不要太浮夸,要选择深色暗色的衣料,并避免过分时髦的式样。

卷发,以及其他蓬松的发型,在骑马时都是极不方便的。要把头发整洁、紧实地压在帽子下面,因为如果一绺发卷、发束漏出帽子,或者被风吹起挡住眼睛,你会心烦意乱,还要腾出双手去整理。

马鞭最好轻巧便携,可以稍加装饰,但不必过分张扬。

如果一位淑女正处于以上注意事项所针对的年纪,还有一样是多才多艺的女性需要掌握的,那就是现代语言[4]。我相信,聪明刻苦的女孩子不用亲自去过外国——尽管这是拥有纯正发音和地道语法最有效的途径——就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精通法语、德语和意大利语,正如同她足不出户就可以熟知各国音乐一样。就拿法语来说,听懂读懂毫无疑问是最最基本的,而熟练地运用法语对话则是淑女的标志,不过也不用讲得过于地道,以至于一位美国淑女竟会被认作是巴黎人。这种情况固然少见,但非母语者要如此纯正,没在法国居住过是不可能达到的。美国国内的法语教育已经非常成熟完善,但要掌握语言习惯、谚语俚语,或者某些独到精妙的用法,是一定要与母语者多加交流才能实现的。

我国有成百上千名优秀的法语教师,其中许多是来自法国的母语者,他们组织课堂,教授学生练习对话,让他们熟悉各种习语俗语。当掌握了这些之后,淑女们会更加明显地意识到,出国短暂居住一段时间会给她们学习法语对话带来多少好处和便利。

不过学习语言最重要的,是要自己把握一切机会。大城市有很多练习外语的机会,住在城里的外国人可以为语言学习者提供许多便利,他们时刻准备着同语言爱好者们进行对话,帮助她们,友好地纠正、提醒初学者。一位涉世未深但家教良好、举止优雅的年轻女士敢于在机会来临时勇敢地开口搭话,那么只要依靠直觉,口中的话自然会流畅地说出来。不必考虑围观者的目光,全神贯注于你想与之对话的那个人。尽可能不要让最初的一两个错误阻挡了你的步伐,勇敢前进,直到你找回自信。我明白这一过程要付出许多,而这份辛苦只要去国外游学一趟就可省去,但是当条件不允许淑女们游学时,通过自己的努力达到自如地使用外语的水平,因此而来的欣喜可不仅仅是弥补了以往的艰辛那么简单。

选读外国文学时,要慎之又慎,如果你认识一位睿智的长者,可以在这方面给你指条明路,一定要充分利用这一条件。

如今正是教育繁荣发展的时代,德语也像意大利语、法语一样广泛教授;德国文学向世人开放,以满足学者的要求,给年轻的学生们带去新鲜感和不同的趣味。

多少个时辰埋头学习德文的辛苦,在你终于能够阅读席勒[5]作品原文的时候,得到了最好的回报;同样,如果学习意大利语这一门精致语言的过程并没有想象中那么诗意浪漫的话,请等到你能够细细品读塔索[6]的诗歌,或者慢慢咀嚼蒙蒂[7]的《阿里斯托代莫》,那时你就会觉得一切努力付出都是值得的。

法国的现代作家在年轻读者阅读趣味变得低级这一问题上难辞其咎,不过值得庆幸的是,许多杰出的法国作家已经自我审视,并重拾自己其他类型的作品中所体现出的谨慎庄重的风格。例如斯塔尔夫人[8]。她的作品不能一概而论,即便是她最雄辩的传世之作,也是褒贬不一、毁誉参半。比如《黛尔菲娜》就不适合有教养的年轻女士细读,而《论德国》则是通篇佳句,对德国作家的评价和分析既具趣味性,又兼指导性。

尽管争议不断,法语世界仍有许多适合年轻读者的作品。高乃依[9]和拉辛[10]的悲剧作品感情强烈、技巧成熟,多是经典佳作;伏尔泰[11]的戏剧《阿尔奇尔》和《扎伊尔》,以及卡西米·特拉维涅的剧作,也都经得起细读。这些作品算不上鼓舞人心,但的确充满丰富情感,有关道德的论调也是无懈可击。

虽然很多怀疑主义的德国作家断定这类文学对年轻人的思想有所损害,但一些人正是用德语写就了最纯洁崇高的不朽作品。比如席勒。他天生有着高贵的思想,温柔善感的心肠;他真诚地热爱着人类,不懈地追求着人世间的真理。席勒早年摇摆不定,他对世间那些在我们有限的知识里被认为是庄严真理的事物的认知,在怀疑主义的不断抨击下变得模糊;他饱受磨难艰险,仍坚持信仰;他英年早逝,却也因此能够停留在最光辉的年纪,天才与真挚虔诚的心灵并存,思想也在天赐智慧的帮助下发挥最强大的力量。席勒的作品,本身就是一座浩如烟海的图书馆——我可以毫不夸张地说,要学好德语,就要通读席勒。席勒的部分作品评价不一,像《墨西拿的新娘》和《强盗》的某些部分就该从你的德文书库剔除;而《华伦斯坦三部曲》、《玛丽亚·斯图亚特》则是伟大高尚、令人钦佩的作品。在这一话题上——事实上,针对所有的德国文学——斯塔尔夫人的《论德国》中有不少绝妙的见解,如果年轻的德语读者们想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我会强烈推荐他们读一读这本书。

而意大利文学,则是令评论界轻松愉悦的一个话题。有时我会觉得匪夷所思,一个曾经存在过奴隶制、一度在历史上代表着堕落腐朽的民族,居然能够创造出欧洲历史上最纯洁美好的诗歌、最广为传颂的戏剧。这门美丽语言所创造的文学宝库中,有太多值得推荐的佳作,而要剔除出去的却是寥寥无几。塔索的作品感情浓烈丰富;但丁[12]的《地狱篇》描绘了一幅灵魂永堕刀山火海的肃穆场面,却也糅杂着人类心底最深切无望的悲哀。那些有大把时间品读意大利文学精髓的人是幸福的,他们可以放心大胆地阅读、记诵,而不用担心优雅的韵律之下隐藏着败坏的思想,或者华丽的诗歌只是夸夸其谈的空话。

西班牙文学和法语、德语文学一样,阅读时也需慎重甄选,不过在所有语言之中,西班牙语的作品是最富音律美,最适合用来唱诵的。

一位淑女要进入社交圈,必须学会跳舞,除非她极其厌恶与人接触。最近在一些名人中间流行把舞会称为“鲜花覆盖的陷阱”、“薄冰铺就的华毯”,欢乐活泼的表面下是暗流汹涌。这么说的人可能认为舞会这样的场合充满诱惑的因素,而有些人却深知,生活中的其他场合又何尝不是?纯真的人总是纯真,不,应该说虔诚的心永远虔诚,即便是在舞会这样的场合。跳舞本身没有什么不对的、不道德的地方,年轻人就是喜欢跳舞,它是一个孩童最初学会的动作,是人类天生带来的娱乐方式。跳舞之于人类是如此自然,以至于我不得不承认,我很怀疑那些声称讨厌舞会的年轻女士所讲的话是不是发自真心。

现如今,女士们所要学习的舞步包括四对舞、波尔卡、苏格兰慢步舞、华沙舞,以及华尔兹,这样一来,每个社交季就可以跳不同的舞了。

“跳舞,”谢尔德雷克先生曾这样说过,“是年轻人所能参与的最健康、同时也是最愉快的休闲活动。如果由经验丰富者悉心教授,并根据这些指导进行必要的练习,舞蹈就能比其他任何运动更能强身塑形。多亏了法国人将诸多正确有效的舞蹈教学原则发掘出来公之于众,我们现在才能采用它们进行正规的教学。法兰西是高雅艺术之滥觞。它是第一个将舞蹈艺术上升为科学的国家,早在路易十四时期,法国就成立了专门教授舞艺、完善舞蹈艺术的皇家舞蹈学院[13],这座学院先后培育了不计其数的男女舞蹈家。”当今最著名的舞蹈家之一西莫内夫人在谈到该学院的教学方式时,曾经这样告诉谢尔德雷克先生:“所有学生在被允许踏入舞池之前,都要经过一套严格的准备活动,增强四肢力量、稳定性、延展性和灵活性,在具备了这些能力之后,才能开始跳舞。

“准备活动的动作十分简单,其目的在于循序渐进地把这些分解动作教给学生,而这些动作合在一起,快速流畅地做出来,就是舞蹈了。”西莫内夫人根据自己的亲身经历,详细描述了基本动作的教学:“芭蕾舞者首先要学会用双脚站直站稳,四肢伸直,人要向上,但动作不能僵硬;然后抬起一只脚,保持这个动作,身体其他部分不要动;过一会儿再换另一只脚做相同动作。一直重复直至学生熟练掌握这几个步骤后,开始保持练习直立但不僵硬的姿势,将重心移到一条腿上站稳,转动胯关节,使另一条腿缓慢平稳地抬起,膝盖打直,脚尖绷紧但不要过分弯曲;维持该姿势一段时间,再将脚放回地面,另一只脚重复相同动作。这一动作熟悉之后,便开始慢慢行走(有些人称为‘前进’),双脚轮流练习以上这些动作。”之后的练习,主要集中于如何踮脚尖,如何平衡身体以及其他姿势,在此不一一赘述。

谢尔德雷克先生列举出许多由启蒙步骤练就大师舞艺,最终健康长寿的舞蹈家,他说道:“这绝不是一部分人的运气好而已。我自己生平遇见的舞蹈家们大都如此,包括我与朋友们交流这一发现时,也都得到了相同的答案,那就是,以舞蹈为职业的人,通常都享有长久的健康,并能将这种体质一直保持到很大年纪。这一不争的事实表明,他们采用的那一套准备活动,正是我所说过的规律性肌肉拉伸训练的改良版本,而由于从小开始坚持不懈地接受这套训练,才保持了健康的身体。正如你在一个军人身上看不到一点弯腰驼背、歪歪扭扭的姿态,你在舞者身上也同样看不到,原因很简单,他们很早就接受训练,并日夜磨练,所以要他们站不正坐不直反而是不可能的。

“从这些明摆着的道理中,我们可以得到这样的结论,如果我们给孩子从小进行同样的训练,并在长大之后也继续坚持,就能保证孩子们幼时健健康康,长大了也不会学些破坏形体美的坏习惯。我不是说要把男孩都培养成军人,女孩都培养成舞者,但我们的确要学习这些给军人和舞者带来成功的原则,规范孩子的举止,让他们融入社会,日后也能在自己的事业上获得同样的成功。我可以不无肯定地说,这一做法,假以时日,总会有所成效。”

舞蹈,是人类自古流传下来的一种运动。对于三大古老王国的祖先,埃及人、亚述人[14]和波斯人来说,舞蹈是最受欢迎的运动和才艺;到了他们的后代,希腊人和罗马人那里,舞蹈依旧盛行,重要程度丝毫不减。同样,从《圣经》中我们得知,犹太人也一直将舞蹈视为民族历史的瑰宝。

当今社会现存的所有民族,无论是否开化,都拥有自己独特的舞蹈形式。舞蹈的普遍性注定了它是一个重要的话题,而且,正因为人类如此热爱跳舞,才使得它成为了一种利弊兼备的才艺。

舞蹈作为一种娱乐方式极其健康优雅,无论怎样推崇都不为过。虽然说有些粗俗放浪的民族把它降格为了某种令人不齿的活动,但人类的艺术宝藏中,哪一样不是承担着被降格的风险呢?我们总不能因为那些低级、粗鄙、没有羞耻心的人的亵渎而谴责舞蹈这一轻松愉快的室内娱乐活动本身吧?医者们一致认为,舞蹈,在适量的前提下,对身体健康大有好处,不仅如此,当和着音乐翩翩起舞时,我们的心理健康也得到了保证,郁结之气一扫而空,心情舒畅愉快。

舞蹈是行动的诗歌。姿态要从容优美,动作要到位、得体。

作为一门艺术,舞蹈要由名师指导,而教学中的头一条就是如何利用双足的弹性上下跳跃,同时紧跟音乐节奏,舞蹈的实质就是一连串简单优雅的足尖滑步,随着音乐或踮或放,避免一切突兀、不自然的动作。

要说现如今最热门的舞步,首先便是四对舞了。

这种舞源于法国,总体风格比较文雅,在一次聚会上可能会跳不止一次。每四对舞者为一组共同起舞。四对舞有很多种套路,每一种的舞步有所不同,每个套路包含五种舞步。现在最流行的普通四对舞包括——枪骑兵方块舞、波尔卡舞、马祖卡舞和德国四步舞。

跳普通的四对舞,女士不需要抬脚步,只需要优雅地移动身体即可,但是她的步伐必须跟上音乐的节拍,而且她必须清楚地知道如何变换位置。

四对舞被称作对话舞,因为动作之间有较长的间隔时间,这时舞伴之间最好有个小话题可以交流。

跳四对舞时,应该用右手轻轻地提起裙子,防止裙摆拖到地面上被别人踩到。

四对舞之后,便是圆舞,包括华尔兹、波尔卡、苏格兰慢步圆舞、华沙舞和雷多瓦舞。

华尔兹有三步舞也有两步舞,在跳华尔兹的时候,最重要的是仪态。如何依靠在舞伴的膀臂上,又如何正确迈出舞步,都要讲究,做到位,即便最苛刻的老顽固也挑不出丝毫的错,做不到位,那么你就能把好好的华尔兹跳成某种极不检点的舞蹈。出于篇幅限制,我不可能一一列出这些圆舞的规范礼节,毕竟关于这一点大家见仁见智。我的主要目的是尽我所能为淑女们的社交生活提供建议,并非来讲大道理。因此,我只要知道这些圆舞为世人所接受也就足够了,我不会主张摒弃它们——即使哪天我真的想这么做了,恐怕凭我个人也是无能为力的。

回到舞姿上来,女方靠近男方的右手边站立,这样,男方可以用手臂环住女方的腰部,将其拉近自己肩膀,而非胸口,否则会显得很别扭。站好之后,女方的头部是可以自由活动的,此时,女方视线看向自己的左肩,无需我提醒,淑女们一定知道不要头倚对方肩膀。头部、肩颈稍稍后倾,不要太过,要符合从容风度。左手搁在舞伴肩上,右手与舞伴左手相握,这样准备动作就做好了。

华尔兹可以快跳,也可以慢跳,后者轻缓优雅,并且几乎不会让舞者头晕眼花。要拥有优美的舞步,最重要的是踩准节拍,步伐均匀;只有精准的节奏感和从容轻巧的舞步才能使舞姿翩跹。喜欢为了跳舞而跳舞的德国人,每次只让几对舞者在池中起舞,站成一列,从舞池一侧舞过去,再从另一侧舞回来,从而防止发生碰撞。

一位英国作家,在近期一部有关礼仪的作品中这样写道:

要在德国推广平足式的华尔兹跳法可能行不通,在德国,姑娘们允许舞伴在跳华尔兹时几乎是拥抱着自己,男士们也觉得应该把姑娘们抱得几乎离地。但有人这么说服我:也许你把平足式的跳法引进德国之后,关于华尔兹难入大雅之堂的叫嚣声也许会偃旗息鼓。的确,一方面来说,德国男士支撑舞伴的姿势有些太过小心了,而如果改为平地式的跳法,男女舞者必须离开足够距离以便自由动作。也就是说,男士的手放在女士腰上时不能越过背部的衣钩或扣眼,女士的手则不能高于男士肘部。这样跳起来,既平稳、优雅,又不失赏心悦目,我们也不用再抱怨自己的女儿们是如何倚在年轻人的肩膀上露出一副没精打采的样子了。另一方面,若男士在跳舞时踮起脚尖,把舞伴抱得离开地面,呼啦呼啦转个不停,像那些跟着手摇风琴跳舞的卖艺人一样,那真是又难看又可笑。把握华尔兹的节奏,最要紧的是学会用左脚踩拍子。华尔兹虽说源于德国,但在那些依旧遵循古老跳法的地区(比如蒂罗尔的乡村),它是一种很不同的舞蹈。这种古老的跳法节奏很慢,动作也很轻柔,双脚跳出长长的步伐——特维人可能会称之为小跳。几圈之后,女士们按相同动作继续,而男士们则用钉了铁掌的鞋跟打节拍,直到随着吆喝一声、双手一击,他们再次携起舞伴款款起舞。

波尔卡、雷多瓦,以及其他圆舞的仪态要求和华尔兹是一样的,至于具体的舞步,只能跟舞蹈老师学习,我无法准确地描述。

淑女们可掌握的另一项最最令人愉快的才艺是朗诵,只可惜这一项并不经常得到重视培养,掌握有表情、有品位、生动准确地朗诵这一才艺之后,还可尝试背诵。

关于朗诵的技巧,三天三夜也说不完,不过所有内容可以精简为两条。首先,要保证读音、腔调和口齿的清楚准确;其次,全身心地投入字里行间。要认真研究作者,才能够确切地把握每句话的内涵;要抹去你的个人痕迹,在朗诵的时候,真正变成你所表演的那个角色。

在各种晚间的社交活动之中,戏剧之夜是最令人愉快的。邀请那些擅长朗诵的,并且对戏剧真正感兴趣的朋友来参加,选一出戏,或者几部戏中的若干场景,然后在来宾中分配角色。谁也无需嫉妒,因为今晚饰演哈姆雷特的,明晚就会被分到跑龙套的角色,比如《理查三世》中那个抬棺的仆役,统共只有那么一句台词:“请退后一些,大人,让棺柩通过。”

几次活动之后,各人的特殊才能都被发掘出来,你可以照此选出“悲剧王”、“喜剧王”、“王后”、“贴身女仆”,以及其他演员,从而充分发挥每个人的潜力。为了不让大家乏味,可以尝试背诵独白与对白。一整部戏会让人疲惫,所以最好摘选其中的几场,保持清洁连贯,让主要角色都出场一遍,删去间奏场景和次要角色。

把房间一侧完全空出来,留给朗诵者们。表演者们站着,时不时用上一点动作,这会使活动增添趣味;况且这样一来,朗读更加流畅,加上适当的动作之后,表达也更加生动有力。感情戏当然要小心处理,类似拥抱这样的动作可以轻易省略;同时,我肯定也是不赞成在决斗戏或者谋杀情节中加动作,只要做些手势,让读者和观众都感到有趣就行了。

朋友羞涩忸怩可能会给你带来点困难,最开始是来自那些爱说“我不想”的人,不过很快你就会发现,许多朋友都具备不错的朗诵能力,只是他们自己从未发觉。

如果上过朗诵课,你的表现会更好,如果从来没有特地学过,也不要紧,只要对母语有准确的理解,对优美的文字有真诚的热爱,学会朗诵指日可待。

对于你所担任的每个角色,都要充分演绎出作者的用意。不要在演主角时全力以赴,在演配角时就敷衍了事。哪怕你只有五个字的台词,也要把自己融入角色中去朗诵。一句悲壮恢弘的、情感爆发时的台词被用毫无气势、嘟嘟哝哝的方式读出来,跟一个仆人口中的几句简单台词配上美狄亚或者麦克白夫人的腔调和手势,真不知道哪个更糟了。

如果我发表言论,对业余剧社表示支持,我有可能会被那些严肃较真的人谴责,然而我渐渐意识到,这种娱乐具备着某些华尔兹、波尔卡,或者芭蕾,甚至狩猎都不具备的优点,可使之免受非议。业余剧社也存在着令人受益的可能性。追随最最伟大的戏剧大师的脚步,尤其是莎士比亚,并不会对人的道德感有什么损害,更不会熄灭人们对于美好事物的热爱。这些大师的作品集对人品性的塑造,比任何其他什么类型的收藏都更加奏效,是无论怎样深入学习都不为过的。

莎士比亚、谢里丹、布尔沃……他们优美洗练的戏剧作品提升着我们的品位、淬炼着我们的心灵,我却无法一一列举他们的名字。谢里丹、诺尔斯、布尔沃的剧作在大多数情况下,是很适合在私人剧场进行业余表演的,在他们的佳作中,你既可以找到所有戏剧作品中对女性形象最精致生动的描绘,也可以发现那些隐藏在字里行间的,高尚、纯洁、充满男子气概的思想。

然而,对业余戏剧表演应该加以管理和制约。我不是说要去严令禁止那些具备才能的人,去抹杀那些刚刚萌生的热爱之情——不光是对戏剧,对于其他任何一种高雅艺术来说,这都是令人匪夷所思的。我们所要做的只是栽培和指引。永远不要让业余的戏剧活动占据过多时间,不能把它看成谋生的把戏,不要让对戏剧的痴迷耽误了生活中其他的责任,更不要为之一掷千金,挥霍无度。我们的祖先们就很满足于在大厅一头用灯芯草随便搭个台子就开演,演到什么剧就挂个牌子,不会事先准备好剧目。过于周详的准备劳民伤财,而且对于观众来说,并没有增添什么新的乐趣,因为观众看的是演技,有时候他们宁可去一家小剧院,也能看到比业余演出好上许多的表演。如果我们能够满足于更加简化的戏剧娱乐活动,那些矫揉造作、铺张浪费的现象,自怨自艾、满腹烦恼的心情,是多么容易就能避免了的呀!

对于业余剧社最有力的一种反对声就是,它会让年轻的男士、男孩子们对能够在专业剧院表演产生期待。对女性的影响倒是小一些,毕竟没有必要的理由,女性是不会在舞台上抛头露面的。我承认这个说法是人们能够提出的最站得住脚的一种了。如果非要辩解,只能说,年轻人的戏剧爱好,只要限制在家庭范围内,而不是在专业的舞台上,那么便是无妨的,因为对于前者,一同表演的是彼此关爱的友好的家人,后者则是专业演员。同其他娱乐活动一样,过度沉迷戏剧的可能性的确存在,只不过约束的标尺掌握在我们自己手中。

和业余戏剧表演相类似的,是目前流行的通过戏剧化表演猜谜、猜谚语游戏。这些比标准的戏剧更有好处,它更加适合家庭起居室的娱乐时间,也不会在年轻演员、大众偶像之间产生比较;它不需要太多布景、排演;它情节简短,亦无需很多配角帮衬。

即兴猜谜游戏欢乐有趣,给观众带来许多开怀大笑的瞬间:出糗犯错、戏服同角色不搭、古怪的布景——幽深的斜坡树林,路易十四的宫廷,或者军舰甲板。即兴发挥给所有这些增加了不少乐趣。

不过,在玩这些游戏时,淑女们应该记得一条:高兴可以,切勿得意忘形。你可以高兴,可以笑闹,但不要忘了自己是一位淑女。比如扮演一个刚被俘获的爱尔兰女仆,你可以说最土的乡下话,穿最粗的麻布裙,全心全意地投入表演当中,暂时放下个人感情,但是同时,你也要保持一丝无法言喻的风度,这样一来,你便可以在每个观众的心目中留下一个演艺超群的淑女形象。

同时,你也要天性温和、富于自我牺牲精神,时刻准备以扮演主角的热情去演绎那些小角色。试着把好处让给其他演员。即使扮演无足轻重的小角色,也要全力以赴把它演好,把角色的内涵充分展现出来,但要注意不要喧宾夺主。要有风度地把重头戏交给情节上的主要演员们,不要试图通过抢眼的服饰和夸张的表演来出风头,超越自己角色的定位。

接下来我要说的这项才艺,对于学习绘画很有帮助,那就是设计真人画。

塞文夫人对此曾有如下评论:

在我们时尚生活的诸多智力娱乐中,恐怕没有哪一种比真人画更难以琢磨。人们普遍认为,真人画只是一种展览方式,而实际上,其意义在于教会人们如何运用艺术原则,将自然物体科学地排布,从而构成一幅美丽图画。

真人画画如其名,指的是由真人构成的生动画面,如果排布得当,远远看上去便如真画一般。据说史上第一幅真人画是由一名放浪形骸的德国贵族青年创造的,他趁父亲不在,卖掉了收藏在城堡里的一幅祖传名画,为了掩盖自己的过错,他叫来几个朋友站在画框之后,模拟画中景象,最终成功地骗过了自己的父亲。可怜的老人从画前经过,一点儿也没有意识到传家宝已经被掉了包。

真人画有两种设计方式:一种是表演者自由选择历史或者小说中的著名场景,根据自己的认知和喜好进行再现;另一种是在条件允许的前提下,完美精确地复制某一幅名画。第一种方法,想象起来简单,实施起来却不容易。因为我们知道,即使是最杰出的大师,也要花上数月、数年的时间,才能在画布上排布出一组满意的图画,所以要让那些并不是艺术家的表演者们即兴设计一幅逼真的真人画,几乎是不可能的。事实上,人们发现,即使是艺术家们自己,在设计真人画的时候,也更加愿意采取第二种方法,去复制一幅名画,而不是即兴创作一幅。

通过把真人排布成画中人的样子来模仿名画,乍一看是一项比较简单的任务,并且效果往往很容易达成,因为名画往往技巧成熟,明暗清晰,所以不用担心真人画的效果会受到影响。然而,设计过程中仍有不少困难要克服,这就需要设计者对绘画艺术颇有见地。画家在平整的画布上作画时,运用各种技巧来使人物形象饱满逼真,所以原画的质量也就自然地体现在了真人画上。在油画中,为了突出明亮的部分,会在附近作暗化处理;而为了防止明亮部分看上去像光斑,又会运用到光线渐暗与中间色调的处理方法。而明与暗之间,则巧妙地用阴影相连,这些阴影有时是为了烘托场景的轮廓,有时则是为了将其掩盖。色彩的运用也要多加小心,要彼此协调、融合。不注意这些细枝末节,很可能会破坏原画的精巧之处,影响真人画的效果,即使对于不谙绘画之道的观众来说,这些缺陷也是很容易看出来的,除非他们非要随波逐流地表示自己对画作的好恶。

展示真人画的最佳场所是在房间的门口,画框两边留出等宽距离,或者至少两边都要有距离。如果在画作摆放的那扇门和观众所待的观画室之间,能有一条走廊或一个房间相隔,那是最好不过的了,因为这样一来,画作和第一排观众之间就能隔出最少四码远的距离。观画室的所有灯光都应当被熄灭,最多只留下一支蜡烛,放在观众与画之间某一处合适的位置,能够正好照出画框所在。在上述提到的放置画作的门口,画框要比原画的稍小,悬挂在离地面三四英尺,甚至五英尺的地方,这要考虑到门的高度。如果门不是非常高,画框要放在门后一两英尺,以此创造必要的空间,不过务必注意,在这种情况下,门和画框之间的空隙要掩盖起来。同时,要用黑色的布从画框底部悬挂到地面,营造出画是悬挂在墙上的效果。而最重要的,是将桌椅摆放在画框之后,这样演员们就能或坐或立,尽可能地模仿画中人原来的姿势;桌椅放置要离画框两英尺左右,这样画框背后的灯光就能准确地打在演员们身上。

要做到这一点,必须仔细研究,并结合一定的创造力,以达到让真人画的明暗程度和原画上完全一致的效果。画框上的灯有时装在背面,有时装在正面,但总是装在画框顶部;有时候还会在人物与灯之间放上一片锡制或者纸制的遮光纸,方便给特定的位置打阴影。为真人画布置背景是最重要的步骤之一,背景要尽量和原画背景相似。如果是深色背景,可以用粗布来吸收光线,至于具体是黑色、蓝色还是棕色,取决于原画的颜色;如果是浅色背景,则通常将染色印花布反转过来使用。如果背景中有树木花草,可以摆放真正的树枝和植物来模仿;甚至石头也要模仿;如果背景中有水,一般使用拉丝玻璃来成功代替。在画框顶部系上一块薄薄的黑色纱布、平纹细布,或塔勒坦布纱,使其悬在画框外侧,这样观众就可透过这层纱来观看真人画。

使用不同的布料会带来不协调之感,要小心处理。有时甚至可以在背景中的物体上覆盖一层与原物颜色不同的纱,以营造名画中常有的混色、透明质感。只要认真处理这些细节,就能给整幅真人画增添静谧、简洁的美感,使其产生亦真亦幻的效果。

真人画之后,我要介绍的一项重要的淑女才艺,便是各色针线活儿,包括钩织、针织、织毯、刺绣、雪尼尔织物、编网、格绣、柏林绒绣、绲边、镶缀、珠球刺绣等。

如果小型聚会时,双手有些轻巧的活计可做,气氛便更愉快,时间更易打发,对话也更加轻松自在。

淑女们可以通过针线活儿保持手指灵活不生疏,做出好看,不,应该说是精美的礼物,再说,亲手编织的礼物总是有额外意义的。

从古至今,针线活儿一直是贫穷妇女的营生和富有女子的消遣。即便在最古老的记忆中,它也是一门高雅的模仿类艺术,一门灵活双手的娱乐,上至宫娥,下至村妇,皆善女红。

我无法在此就编织的用途和乐趣发表长篇大论,每位淑女总会在某个时刻体会到它是一项多么有价值的活动。当对编织物的品味与日俱增,这些漂亮针线活的作用便不再局限于装饰性,而渐渐具备了实用功能。女人的衣柜总是需要数量惊人、品类繁多的玩意儿,以至于整整一个冬天的晚上都是在编织缝纫中度过,在制作必要衣物的同时,也可以相互陪伴聊天。除了观剧用女头巾、羊毛披肩、袖套、针织斗篷等女士衣物,还可以编织一些男士用刺绣吸烟帽、便鞋或者手帕。

以格布或者挂毯为底的刺绣活儿,为不同品味和技巧打开了施展的天地。精致的小礼品,椅罩、沙发垫、便鞋的图案,都可以在家人相聚的闲暇时光制作出来,不但可以避免懒懒散散地虚度光阴,还可以锻炼手指技巧,提高速度。

德国女士们的手边时刻备着一只未完工的网袋,或者其他什么织物,随身携带,聊天时便拿出来织上三两针,如此手上有事可做,集中了精神,谈话时便思维敏捷、流畅。

美国的淑女们也许可以效仿一下这种做法,当头脑没有负担,双手游刃有余地运动时,多少个漫长到令人发狂的钟头就可以顺利、愉快地度过。

如果在一个缝纫、编织的夜晚,能有人在旁朗读,为勤劳的女士们提供些许娱乐,将会是很棒的。我就知道有一群年轻人每周都会进行这样的活动,整个晚上朗读者换上两三次。他们的聚会非常受欢迎,几乎没有人会以“有约在先”为由推辞参加。

这种模式曾被反对女性具备思想的人抨击,他们认为女性的注意力若集中在书本上,就会疏忽手上的针线活儿。这简直大错特错。当今的时代,虽被称为“学习的时代”,但首先是“劳动的时代”。从没有一代人像新成长起来的这代女性一样,如此勤劳地使用双手:镶缀、刺绣、织网、柏林绒绣、针织、钩织……真是十八般手艺样样精通。最近有一门早已失传的编织手艺——法式梭子花边——正在复苏,为夜晚提供了又一项受人欢迎的活动,一方面是因为在编织梭子花边时不需要双眼一直注视,因而不会打断谈话;另一方面,梭子花边比其他任何一种编织法都更能显示出女性双手的优雅精巧。这种编织手艺最简单的花型即为古代的梭织,由一系列圈环构成,用来修饰家庭日常使用的亚麻织物,远没有梭子花边美观。梭子花边是对针尖花纹的精细模仿,常用作衣领、袖口的装饰。

在此,我列举几种适合晚间缝纫时光的精巧织物,要完整详细地了解每种编织技巧,熟悉织法、样式,获得简明易懂的指导,我建议读者们去参照由乔治·伊万斯[15]发表的《淑女刺绣手册》。



[1]亚马逊女战神:她们一生充满了争战和为了战争的训练,她们在女王的统治下,崇信战神阿瑞斯,因为她们相信自己是战神的后代。

[2]范肖小姐:勃朗特姐妹小说中的人物。

[3]巴斯克女式紧身衣:14世纪欧洲出现的一种质地坚硬的亚麻做的紧身内衣。

[4]现代语言:现代人类用于社交的语言。

[5]席勒:德国18世纪著名诗人哲学家、历史学家和剧作家,德国启蒙文学的代表人物之一。

[6]塔索:意大利16世纪诗人。他的作品有《里纳尔多》(1563年)、《阿敏塔》(1573年)、《被解放的耶路撒冷》(1581年)等。

[7]蒙蒂:意大利作曲家、小提琴家和指挥家。

[8]斯塔尔夫人:法国女作家,法国浪漫主义文学的先驱。

[9]高乃依:十七世纪上半叶法国古典主义悲剧的代表作家,法国古典主义悲剧的奠基人,与莫里哀、拉辛并称法国古典戏剧三杰。

[10]拉辛:法国剧作家,与高乃依和莫里哀合称十七世纪最伟大的三位法国剧作家。

[11]伏尔泰:法国启蒙时代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启蒙运动公认的领袖和导师。被称为“法兰西思想之父”。与卢梭、孟德斯鸠合称“法兰西启蒙运动三剑侠”。

[12]但丁:意大利中世纪诗人,现代意大利语的奠基者,欧洲文艺复兴时代的开拓人物,以史诗《神曲》留名后世。

[13]皇家舞蹈学院:拥有世界之首的舞蹈考试协会,专业以古典芭蕾闻名,在伦敦创建于1920年。

[14]亚述人:是主要生活在西亚两河流域北部的一个民族集团,属于阿卡德人的分支,使用阿卡德语亚述方言。亚述人在西亚拥有近4000年的悠久历史。上古时代的亚述人军国主义盛行,战争频繁,地跨亚非的亚述帝国盛极一时。后来亚述人在外族的入侵下逐渐失去独立。

[15]乔治·伊万斯,G.G. Evans:George. G. Evans 美国出版商、书商、酒商,1859年在宾夕法尼亚州费城出版了Florence Hartley的The Ladies' Hand Book of Fancy and Ornamental Work,这里应该是指书中的embroidery一章。